광고환영

광고문의환영

韩国气候危机评估报告2025发布,警告"21世纪末酷暑天数增加9倍"

环境部和气象厅9月19日共同发布的《韩国气候危机评估报告2025》显示,朝鲜半岛气候变化的进程远比预期更快,21世纪末酷暑天数相比现在最多可能增加9倍,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展望。本次报告以科学数据证明了韩国面临的气候危机的严重性,强调了立即采取温室气体减排对策的必要性。

根据报告,朝鲜半岛年平均发生8.8天的酷暑,到21世纪末基本上可能发生24.2天,最坏情况下可达79.5天。这比现在最多增加9倍,暗示朝鲜半岛可能转变为亚热带气候。特别是2024年和2023年朝鲜半岛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4.5度和13.7度,创下观测史上第1位和第2位的记录,显示了这种担忧正在成为现实。

急速变暖现象和极端气候增加

报告分析称,最近7年(2018-2024年)朝鲜半岛的变暖趋势有所加强。朝鲜半岛的气温上升率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率进展更快,这被解读为地理特性和城市化现象复合作用的结果。气象厅相关人士解释说:"朝鲜半岛由于同时受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影响的地区特性,对气候变化反应更为敏感。"

实际上,酷暑导致的热相关疾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2020-2023年平均为1709人的热相关疾病患者在2024年增加了2倍,超过3000人。这显示了超越单纯气温上升,对国民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特别是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因高温导致的超额死亡率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对策迫在眉睫。

社会经济波及效应和适应对策

气候危机超越单纯的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全面产生广泛影响。农业领域现有作物栽培适宜地正在发生变化,因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沿海地区淹水风险正在增加。能源消费模式也在变化,夏季制冷需求急增,对电力供应稳定性的担忧日益加剧。

环境部在当天于首尔中区乐天酒店举办的发布纪念活动中强调:"气候危机不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正在进行的危机","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系统应对战略"。特别表示,为了实现到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40%的国家目标,产业界、市民社会、政府需要合作。

报告还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对策。包括扩大绿地以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扩充应对酷暑的制冷设施、扩大运营保护弱势群体的避暑休息所等。此外,还强调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生产力变化,需要进行品种开发和栽培技术创新。

气象厅解释说:"本次报告是基于韩国型气候变化情景编写的最综合性评估书","今后将作为制定国家气候政策的科学依据加以利用"。环境部和气象厅计划以此报告为基础,从2026年开始制定新的国家气候适应对策。

专家们评价,本次报告将成为让韩国社会认识到气候危机现实性的重要契机。气候变化研究所相关人士强调:"通过科学数据证明的气候危机严重性应该转化为政策决定者和市民的认识变化","个人层面的实践和制度性变化必须同时进行"。预计韩国社会在气候危机应对方面采取多快速有效行动,将决定未来世代面临的环境质量。

中国视角解读:韩国发布的气候危机报告对中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重要责任。韩国预测的酷暑天数增加9倍等极端气候现象,在中国东部地区也有相似风险。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与韩国的减排目标在时间节点上具有可比性。两国在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保护气候变化敏感人群、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可以加强合作。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可为韩国提供借鉴,韩国在精细化气候监测、适应性技术开发方面的成果也值得中国学习。

張貼留言

0 留言